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辽宁单独招生语文冲刺模拟题(中职)二

责编:胡静婕 2020-03-30
高职单招资料领取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165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⑩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61.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 B. 与战胜而得者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与战败而亡者

C.犹抱薪救火 D. 然后得一夕安寝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62. 第二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6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4.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我知种树而已,理, 非吾业也

165.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6-170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66.对文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向”表明从来这样,说明时间久长,倾向严重。“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捧”表示郑重、敬慕,“几张”表明数量少,再用“挂”这一动词更加表明了画的珍贵。

C.“丰富”“大度”贬词褒用,嘲讽了统治者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行为,亦庄亦谐,幽默风趣。

D.“抛给”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或企图,“抛来”则表示是怀有企图,非接受不可的。

16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巴黎展览”是指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作者用“发扬国光”

有力地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自欺欺人行为。

B.文章讲送去主义,先后列举了三件事:先送了古董,再送了古画、新画,三将梅兰芳

博士送去了苏联。

C.“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作者使用反语,强烈

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行为

D.作者用尼采的自诩来类比送去主义者的媚外求荣的丑恶嘴脸,显示了鲁迅先生杂文的犀利。

168.下列对选文段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由历史的“闭关主义”论述到现实的“送去主义”,指出两种倾向,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B.这四个段落批判了“送去主义”,为下文正面阐明“拿来主义”作了铺垫。

C.第三、四两段作者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必将导致***灭种的惨重后果。

D.第二段作者针对国民党政府学艺上奉行的“送去主义”的媚外可耻行为,主张针锋相对,实行“拿来”。

169. 第五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 B.借喻

C.明喻 D.暗喻

170.最后一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175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之薄也

17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旗帜,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173.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174.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輮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 B.(1)(2)(5)(6) C.(2)(4)(7)(8) D.(3)(5)(6)(8)

175.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6—180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晌。b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d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

鲁侍萍 (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76.a表现周朴园说这句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 惶恐 C 惊呆 D 惊疑

177. c 、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

A 自私虚伪 B 冷酷阴险 C 老于世故 D 伪善残忍

178.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下列分析正确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179.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180.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185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8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18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来源:学*科*网Z*X*X*K]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18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8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让秦王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虽识破蔺相如缓兵之计,但迫于形势,只好假意同意以“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185.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违逆秦国, 不应该。

B.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C.因为一块璧的事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D.而且就是一块璧原因,惹得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6-190题

我在游览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__________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__________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__________读一读《战国策·赵策》__________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__________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86.选出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内恰当的一项( )

A.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只有   才   终于    而且

B.不仅仅    是因为     只要   就   终于    并且

C.不仅仅    还在于     只要   就   以致    同时

D.一方面    还在于     只有   才   以致    并且

187.上述第一段叙述评论秦始皇修长城一事的用意是( )

A.说明秦始皇的功绩远远比不上赵武灵王。

B.以秦始皇作陪衬,突出赵武灵王无愧英雄称号。

C.用赵武灵王来反衬秦始皇,批评秦始皇的过失。

D.告诫人们不要以万里长城为“炮弹”来攻击秦始皇。

188.上文中引述“胡服骑射”的目的是( )

A.说明改革创新是艰难的,要有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气。

B.称颂赵武灵王善于学习古人长处,是个大大的英雄。

C.说明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终于使赵国走上强盛之路。

D.表明赵武灵王能攻善守,治国安邦,胸有韬略。

189.赵武灵王“修筑长城”与“胡服骑射”的内在联系是( )

A.前者为保护民族间友好往来,后者为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两者都是为了防御胡人入侵,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为提高士兵的战斗力,适应与胡人作战。

C.前者为防御胡人入侵,后者为学习胡人的长处,都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

D.前者为防御外来侵略,后者为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以便进攻,同为强盛赵国。

190.选出对上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夹叙夹议,侧重议论     B.叙议并重,相互为用

C.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D.引用史料,谈古道今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1-197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91.“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

A.叹息 B.感慨 C.悲哀 D.愤慨

19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193.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19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

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

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95.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9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9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8-200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198.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199.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C.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20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C.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标准答案

一. 选择题

1-5DCBBB 6-10CCBBB  11-15CDBBD 16-20BBBBB

21-25BDCAB 26-30 BCBBB31-35BADBB 36-40BBBBB 41-45BBAAA 46-50BBBDB 51-55BBABB 56-60ADBBB

二. 判断题

61-65√√√×√ 66-70 √√√××71-75×√√×√ 76-80√√×√√ 81-85 √×√√√86-90×√×√√91-95√√√√√ 96-100√√√√√101-105 √√√√×106-110√×√√×111-115√√√√× 116-120√√√×√ 121-125√√××√ 126-130√√√√×131-135√√×√√ 136-140 √××√×141-145√√√√√146-150√×√×× 151-155××√×√ 151-160√×√√√

三. 阅读题

161-165BBDBB 166-170CBBBB 171-175ABBBB

176-180BBDBD 181-185BCBBB 186-190BBBCB

191-195 BDBBD 196-200CBBBB

官方原文地址:http://www.lnjzxy.com/web/zs/30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