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全面支持
方便选课,随时随地学习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院校信息
院校简介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延续2003年成立的环境与资源学院,经历了矿冶系(福州大学1958年创办时仅有的五个系之一)、地质采矿工程系、资源工程系、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

学院拥有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等2个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等2个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设有3个博士专业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系统、隧道安全与监控、环境化工;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理学;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方向、安全工程方向);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第三方评价排名逐年上升:软科2019年、2020年、2021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均为201-300位;2020年THE发布首届中国学科评级结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A-。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58名,实验教师4名,政工及管理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23名,高级职称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53.5%;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4名,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宝钢优秀教师奖2名,卢嘉锡优秀导师奖3名,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嘉锡学者1名、旗山学者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9%;具有海外研修访学经历的占48.3%。此外,学院还聘请30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兼职(客座)教授,师资力量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2个省级工程中心——福建省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基地——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校企共建研发平台——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和5个校级研究所——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福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福州大学区域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9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科研资助经费达3100多万元;横向项目150多项,实际到校经费突破5000万元;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多项;国家专利授权65件(其中国际PCT专利4件);发表各类科技论文56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79篇。

学院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相关机构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长期合作,与德国科布伦茨-兰道大学、日本金泽大学、台湾高雄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签订了有关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交换生和双授学位;承办多次国际和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2019年竹应用国际会议——绿色循环经济与技术、2018年福州大学国际膜技术会议、2018年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流域生态论坛、2015年国际应用能源创新峰会暨技术项目对接会、2015年高校助力创新驱动高层学术讲坛、2014年生态环境与资源循环国际高层学术讲坛、2012年首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学院教师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名教师到海外进修、学习、考察和讲学。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础。

近年来,学院紧密结合建设“生态福建”、“ 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及其现状,立足于海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建设环境与资源领域创新创业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和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8月)

  • 距离2022考试

    还有
    • 0
    • 0
    • 0
推荐
招生简章
报考信息
复试信息
分数线
成绩查询
备考资料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