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9年高升专语文模拟题(现代文阅读)

责编:贺园园 2020-03-30
远程教育资料领取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毛泽东诗歌《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本诗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常序应当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 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解释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2. 阅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1)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去从事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活动。

B.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

C.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入手。

D.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

(3) 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含义正确的是( )。

A.他们都是在黑暗的社会中从事研究

B.他们虽都抨击资本主义的黑暗,但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看不到资本主义的实质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

C.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无力的,不能改变社会黑暗的现状,因此是在黑暗中摸索。

D.和“这里就豁然开朗”对照,更显示在黑暗中摸索的艰难。

(4) 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先要摆出“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其作用是( )。

A.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发现的规律很重要。

B.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和达尔文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发现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进行类比,表现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 对文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D.指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

3. 阅读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____,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___,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____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1)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细致 细密 细微 B.细微 细致 细密

C.细致 细微 细密 D.细密 细致 细微

(2) 文中双划线空白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 )。

A.主题制约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与形式统一 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 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4) 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制作品越大,景泰蓝掐丝的工作量就越大。

B.本段以说明为主,兼有记叙、描写、抒情的成分,极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C.手工艺品全都要在细密上显能耐。

D.作者通过对掐丝的介绍赞颂了景泰蓝手工艺人不凡的劳动与智慧。

(5) 下列对于第一段加粗词“道理”的表述不对的是( )。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4. 阅读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以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即使在这个区域里,对比较大的目标也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识别的。但是,老鹰眼睛的视野却比人眼广阔得多。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①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大大扩充和提高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②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③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____ 、____ 、____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1)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组词,恰当的是( )。

A.搜索 观测 跟踪 B.寻找 识别 追踪

C.观测 跟踪 搜索 D.识别 寻找 追踪

(2) 关于鹰眼的特点,以下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鹰眼能搜索、观测细小的目标。 B.鹰眼比人眼看得更广、更远。

C.鹰眼比人眼的视野广阔得多。 D.鹰眼的视野广阔、视敏度高。

(3) 以上文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鹰眼的功能及其仿生。 B.鹰眼的构造、功能及仿生。

C.鹰眼与人眼在构造、功能上的差异。 D.电子鹰眼的构造原理和作用。

(4) 文中标有①、②、③的三个假设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是( )。

A.先并列后层进 B.先层进后并列

C.都是并列关系 D.都是层进关系

5. 阅读余光中诗歌《乡愁》,完成下列各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 本诗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D.对偶

(3) 以下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具有结构美的特点,整齐中有变化,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

B.这首诗体现了音乐美的特点,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头)”四次重复,使全诗舒缓、柔美而略带哀伤。

C.这首诗具有语言美的特点,语言质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这首诗的尾韵,除“头”字是有规律的重复以外,其他如:“墓”、“峡”并不押韵,因而音乐美的特点被冲淡了。

参考答案:

1. DCA 2.DABCC 3.BBBCA 4.BDAC 5.ADD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