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高起专语文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4)

责编:刘娇 2020-03-30
远程教育资料领取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高起专语文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4)

二、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题

1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铅中毒对儿童智力的危害及其预防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铅作为一种隐型的杀手已经悄悄地潜入每一个家庭。铅作用于人体后能产生神经毒性,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铅与人体中的巯基紧密结合,从而对含巯基的各种酶的活性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乙酰胆碱是和学习、记忆等过程密切相关的,是正常智力发育所必须的一种神经递质。铅还可抑制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使δ-氨基乙酰丙酸转化成卟啉的过程受阻,从而使本身具有假性神经递质作用的δ-氨基乙酰丙酿大量堆积,长期增多可引起思维改变和智力缺陷。实验研究表明,血铅水平在100μg/L以上时即对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使是轻度的铅中毒早期也可引起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与学习困难,或者导致儿童多动症或儿童抽动症,前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走神,自制力差,多动过度,冲动任性,难管教,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学习困难等,常因心理缺陷导致智力发育不平衡;后者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咧嘴、耸鼻、摇头、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喉部异常发音等,常因维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等妨碍智力发育。严重的铅中毒会使孩子成为低能儿或死亡。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有资料表明,婴幼儿每天通过吸吮自己的手指可食入尘土0.1—0.5g,而尘土中即富含大量的铅、食品袋上印刷字、绘画的彩色油墨亦含有大量的铅;油漆、陶瓷用品、生活器皿上的绘画亦含有铅;含铅量过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此外,汽车尾气及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是儿童铅中毒的罪魁祸首,儿童长久地接触上述含铅的物质,就会引起铅中毒,血液中血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有研究发现,-铅浓度大于1.93微摩/开时,儿童的精神机能就会发生紊乱,逐渐变得散漫,组织能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经临床实践,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患儿,用青霉胺驱铅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因此可以断定高铅是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事业迅猛发展,铅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大公害。据测定,当人体内的血铅浓度超过30微克/30毫升时,就会出现头晕、肌肉关节痛、失眠、贫血、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大部分儿童多动症患者血铅浓度高于正常值。这一情况与近年来国内有关报导即体内铅增高可引起小儿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尤其是多动症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国儿童铅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含铅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的污染、学习用品及玩具的污染、住房采用含铅量较高的涂料、常食含铅食物、儿童饮用罐头饮料的频率高以及父母大量吸烟等。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铅中毒。①减少儿童在马路上的时间,特别是汽车流量高时;②父母为铅作业工作者,应尽可能减少通过工作服,手、头发等将铅带入家中污染家庭环境;③在住房装修应尽可能用无铅涂料特别是儿童的卧室;④少食或少饮用罐头食品或饮料,少吃爆米花,含铅皮蛋等食品;⑤父母尽可能少吸或不吸烟以改善环境;⑥及时发现可疑的临床症状,及时治疗,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多动症和抽动症患儿更需尽早治疗,以免由于心理障碍的加重而给治疗带来困难。 [共5题]

(1) 对于“高铅是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之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轻度的铅中毒早期也可引起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

(B) 铅与人体中的巯基紧密结合,从而对含巯基的各种酶的活性产生严重影响。

(C) 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乙酰胆碱是和学习、记忆等过程密切相关的。

(D) 严重的铅中毒会使孩子成为低能儿或死亡。

正确答案:D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理解不当的是:C

(A) 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B) 家庭环境的污染、学习用品及玩具的污染

(C) 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乙酰胆碱是和学习、记忆等过程密切相关的。

(D) 住房装修应尽可能用无铅涂料特别是儿童的卧室

正确答案:C

(3) 铅能“作为一种隐型的杀手”的主要原因是

(A) 铅作用于人体后能产生神经毒性。

(B) 铅与人体中的巯基紧密结合,从而对含巯基的各种酶的活性产生严重影响。

(C) 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乙酰胆碱是和学习、记忆等过程密切相关的。

(D) 严重的铅中毒会使孩子成为低能儿或死亡。

正确答案:A

(4) 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铅的接触”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吸吮自己的手指接触,因为手指上沾有尘土,尘土富含铅。

(B) 通过食品袋等生活用品接触,因为这些用品含铅。

(C) 食用含铅量过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

(D) 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

正确答案:B

(5) 根据原文已有信息所推出的结论不合理的一项是

(A) 婴幼儿吸吮自己的手指可以使灰尘入口,但这几乎没有办法解决。

(B) 食品袋油漆、陶瓷用品、生活器皿上的绘画导致的儿童铅接触是可以采取办法解决的。

(C) 些儿童表现散漫,组织能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其实不是他们的思想态度不好,家长不能想当然地批评他们。

(D) 发现铅中毒相起的可疑的临床症状,及时治疗,对儿童一点损害都不会有。

正确答案:D

1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贝多芬之谜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②《唐璜》莫扎特(1756-1791)根据传说而写的歌剧,交织着悲剧和喜剧成分,主人公唐璜是个放纵的贵族,结局是被送入了地狱。 [共5题]

(1) “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的原因是

(A) 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人清醒的音乐,有不同于别人之处的激动人心的品质。

(B) 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

(C)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正确答案:A

(2)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B) 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具有产生于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C) 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a.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b.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 “怕听他的音乐”是说一般人听不懂他的音乐,感到晦涩难懂,所以害怕听他的音乐。

正确答案:D

(3) 根据文意,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的正确的一项是:

(A)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让人如醉如狂,

(B) 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即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感情突破乐式

(C)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 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发展了交响乐的表现力。

正确答案:B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不喜欢贝多芬作品的人也为他的激情所左右

(B) 贝多芬常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

(C) .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没有乐式

(D) 与贝多芬同时的“伟人”们既不理解他,又无法否认他的成就

正确答案:C

(5) 对于“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B) 音乐可以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的激情。

(C)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正确答案:B

参考答案:

16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共5题]

(1) 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 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 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 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正确答案:C

(2) 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 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正确答案:D

(3) 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 ①托物言志②借景抒情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 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 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D) ①"景中情"和"情中景"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正确答案:C

(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 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 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 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正确答案:B

(5)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

(A) 鸿雁是中国诗歌中表情达意最集中的意象,可以表达各种复杂的情感。

(B)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

(C) 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D)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

正确答案:A

16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山中避雨 丰子凯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甲],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乙]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间阶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儿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人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过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表示音阶的符号)。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我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索出正确的音阶来,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的(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个女孩子和着了歌唱,好像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了。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个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导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荒村中实证了。 一九三五年秋日 [共5题]

(1) 第一、二自然段中的[甲][乙]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 仓皇奔走 杞人忧天

(B) 豕突狼奔 怨天尤人

(C) 仓皇奔走 怨天尤人

(D) 豕突狼奔 杞人忧天

正确答案:C

(2) 第二自然段横线的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A) 表示我不满她们的幼稚。

(B) 表示我和她们之间有代沟。

(C) 表示我反对她们“大人化”。

(D) 表示我理解并尊重她们的真情实感。

正确答案:D

(3) 第五自然段写到“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

(A) 拟人 形象

(B) 排比 强调

(C) 比 反衬

(D) 夸张 强调

正确答案:B

(4) 第五自然括号内,作者写自己曾经搪塞青年们说:“下星期再来!”他当时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

(A) 表示城里人的一种礼貌

(B) 存心敷衍

(C) 为了不伤害青年们的纯朴感情

(D) 脱口而出,没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C

(5) 文中七处提到“三家村”。这“三家村”指的是

(A) 村名

(B) 三户人家的村子

(C) 偏僻的小村

(D) 缺少文化的乡村

正确答案:B

1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 光明日报 上撰文,更考定比物应名 飞廉铜马 其根据有二 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人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免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共5题]

(1) 第二段横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正确答案:A

(2)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 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 “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 “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等

正确答案:B

(3) 以下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 《三才图会》一书授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 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 《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正确答案:C

(4)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 “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 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养马速度快于飞燕

(D) 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正确答案:D

(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 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 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 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正确答案:C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